行业动态
钢琴独奏会曲目设计——混搭式

钢琴独奏会曲目设计——混搭式

  ◆朱贤杰

  假如我去参加一个音乐节,在那里看到一系列钢琴独奏会的预告,而只能选择其中几场的话,我往往会挑选那些有令我感兴趣的节目的音乐会。这就好比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要一尝那里的地方佳肴,看到那里有好几家餐厅,就会首先看看它们的菜单,然后再决定进哪一家用餐一样。彼得·法朗克尔(PeterFrankl)去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大师班中的音乐会节目就很吸引我。他以勃拉姆斯的两首狂想曲(作品79号)开场,接着是舒伯特的一首相当冷门的《B大调奏鸣曲》D575。中场休息后,是色彩绚丽的德彪西《版画集》,然后是巴托克的三组作品:《回旋曲三首》《模仿曲三首》(Burlesques)与《匈牙利农民歌曲十五首》。法朗克尔是匈牙利裔钢琴家,毕业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赫纳第与柯达伊。巴托克的这三组音乐会中不太常见的作品,在他弹来自然得心应手。

  同样也是去年11月的上海,我国钢琴家陈萨在东方艺术中心的节目单,则更见巧思:

  海诺·艾勒《钟》、贝多芬“悲怆奏鸣曲”、阿沃·帕特《致阿丽娜》、勃拉姆斯《钢琴小品集,作品119》;休息后是德彪西《贝加玛斯克组曲》、王笑寒《脸谱》、梅西安“欣喜欢悦的注视”“圣婴耶稣之吻”——选自《20次对圣婴的注视》。

  这是一份相当“混搭”的节目单。“混搭”也是当今比较风行的一种节目单编排模式。它糅合了古典与现代、浪漫派与印象派;非常特别的是,其中现、当代作品占了节目单的一大半,上半场在贝多芬与勃拉姆斯之前,分别搭配了一首现代作品,既照顾到初入门的听众,又不失时机地推广了新音乐,令人耳目一新。

  布伦德尔曾写道:“关于曲目,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即只弹热门曲目或只弹冷僻的曲目。热门曲目的演奏者相信最好的作品就是最受欢迎的,服务于最大的受众。相反,只演奏冷僻作品的演奏者,则憎恶大众或者自外于现存的竞争体系。”在写于1989年的这篇文章里,他主张“年轻人要演奏一定数量的新作品,而老年人应该不要拒绝聆听新作品。”那些全能的与具备特殊技巧的演奏者应该有能力去挑战利盖蒂的《练习曲》。在所有他可以提及的节目单中,“那些倡导新音乐的我给予最高分”。

  但如果在一场钢琴独奏会里,演奏全套的利盖蒂《练习曲》,或者清一色的梅西安作品,那么,除非有特别的理由,否则我宁可在家里对着乐谱,听这些作品的录音。这样的音乐会具有太多的“教育”意味,而且很难听出演奏者个人的特征。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在家里对着乐谱听唱片可能更加放松自在。

  钢琴家加里克·奥尔森认为,要做到第一次听一首新曲子就觉得很熟悉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现代乐曲对百分之二的古典音乐听众来说颇费力气,那么记住,他们同样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习惯了贝多芬的。他们确实应该不时听一听新的东西。尽管如此,我并不主张一场音乐会全部由新曲组成。每当我看到人们演奏新曲时,我总是非常恼怒并立刻逃离现场。因为我认为一口气听几首新曲非常累人,而我其实也和别人一样懒惰。”因此,他主张新音乐应该和旧乐曲结合在一起。

关于蓝圩 | 服务承诺 | 商家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丹彤大厦19A7室 QQ:57478217 Tel:13987612355 E-mail:57478217@.qq.com
Copyright(c) 2009-2010 云南蓝圩乐器服务中心(云南钢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5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