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李云迪师姐——“钢琴女王”陈萨的音乐哲学
 

跑跑文化界,混混娱乐圈,曾经厚颜无耻地以为,可以跟“文艺女青年”沾点点边了。可当今天,有幸和陈萨见面的时候,我才发现“文艺”不是整墙的书,不是满抽屉的毛笔字可以简单实现的,是情感的积淀,乃至岁月的历练而成的。“文艺”这两个字在陈萨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用“美丽”来形容陈萨,都觉得太过肤浅生涩。这位16岁就成为难度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英国利兹钢琴比赛”中唯一获大奖的中国人,在古典音乐界中,和郎朗、李云迪比肩,并称为“新一代中国钢琴三杰”的女性,身上自然散发着艺术的气息,平实的作风,柔美的眼神,儒雅的谈吐,这样的气质演绎贝多芬和德彪西的作品算得上是“醉人清音胜管弦”。

陈萨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轻灵柔美的诠释音乐作品,钢琴大师保尔•巴杜拉•斯科达形容她为“演奏得似天使一般”。今天,陈萨做客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网共同打造的“杭州有约——文化名人1对e”的访谈,和网友畅聊她的艺术人生。

从“钢琴公主”到“钢琴女王”

其实,“钢琴公主”这个“名号”陈萨并不喜欢,“公主”似乎是“花瓶”的代言词,而陈萨更愿意做的,是职业钢琴演奏家。除去浮华的商业炒作,“公主”与“钢琴家”绝不可能对等。

同样,媒体说的更多的是她和朗朗、李云迪这样两位钢琴家相比,对此陈萨的态度一直很清晰——:“这样的舆论盛行很久了,我们三个人的风格各不相同,大家都是在弹自己的感受而已。艺术不是数学,不能说谁就多三分或者少两分,我只是为自己弹琴,而不是在与谁较量。”

这样纯粹的态度,也让他区别于其他站在商业品牌风口浪尖的音乐家,她拒绝了所有商业的代言,陈萨认为,这是价值观的不同罢了。

虽然是女生,但是陈萨的技法早已成熟,而在演奏激情和力量上,她也毫不逊于男性演奏家。陈萨坦言,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成熟,自己对于乐曲的演绎和理解也跃升了一个高度。

曾经有人问鲁宾斯坦,“弹了45年的华尔兹会不会觉得烦?”他的回答是:“即使弹75年,每次演奏的感受和理解都会不同。”陈萨最擅长的正是演绎肖邦的作品,她的老师著名钢琴家阿里·瓦迪曾说: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十分容易接近肖邦。在所有国籍的音乐家中,中国音乐家与肖邦天生最为贴近。比如陈萨,能很好地跟肖邦的灵魂进行对接,就像天生就是个波兰人一样。

陈萨坦言,音乐季的时候可能会连续弹奏一首曲子好几遍会出现倦怠的现象,但是每一次弹奏同样也是交流的过程,没有一次是完全一样的。

从好学生到好老师

陈萨7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四川音乐学校师从但昭义教授,从10岁开始,便屡获大奖。15岁那年,陈萨应邀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一鸣惊人;第二年,她参加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名列第四名,成为该项赛事上获奖的第一个中国人。从2001年起,她就读于汉诺威音乐学院,师从阿里·瓦迪教授。陈萨现居住在德国,在那里她也完成了几张肖邦音乐演奏专辑,继续着她对肖邦的致敬。

成长而伴随的角色转换是必须的。“现在经常有人会叫我陈老师,我还是感觉奇怪,还是叫我陈萨比较好”陈萨说,“如果我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也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经历。”

陈萨也给中国超过3600万的琴童自己的建议:“喜欢音乐是非常好的,学习音乐并不是功利性的东西,虽然有妙不可言的作用,但是音乐绝非仅仅如此,特别是在这种社会中,希望这种音乐热情能陪伴每个人的一生,而不仅仅是童年。”

许多人成名成家之后,往往都会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就好比学钢琴的小朋友房间墙上,可能会挂上贝多芬肖邦的画像来激励自己,在这里,贝多芬变成为了他们心目中,那象征着成功、著名、音乐界程碑式的符号。陈萨表示,文化符号四个字,虽字面上是简简单单,但承载的意义却深厚非凡。她希望观众能通过她的音乐来感受她传递的真挚、细腻、感性的真实人生。

明晚,著名钢琴女杰陈萨将携手杭州爱乐乐团,以“贝多芬”为主题为杭州带来又一场音乐盛宴。为此,陈萨精心挑选了贝多芬的扛鼎之作——《月光奏鸣曲》作为音乐会主曲。此外,德彪西的《月光》、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柴可夫斯基的《夜曲》、肖邦的《幻想曲》等经典都将在音乐会上一一呈现。

关于蓝圩 | 服务承诺 | 商家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丹彤大厦19A7室 QQ:57478217 Tel:13987612355 E-mail:57478217@.qq.com
Copyright(c) 2009-2010 云南蓝圩乐器服务中心(云南钢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5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