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衡:中国钢琴家一代不如一代 |
作家有韩寒,钢琴家有宋思衡。1月23日,华人中首位获得法国玛格丽特·隆大奖的青年钢琴家宋思衡将在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这位中国钢琴界的80后代表,对于国际普遍认同的中国钢琴家迅速崛起的说法大唱反调:“懂行的都知道事实,那就是中国钢琴家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这一代钢琴家是无法企及傅聪的境界了。” 撰文:本报记者 苏蕾 “比赛是钢琴家太多的一个不得已的产物” 说到宋思衡,首先不得不提的肯定是比赛。各种不同的比赛除了为他赢得了荣誉以外,还成为了支持他钢琴事业的物质保障。2001年在上海国际和PORTO国际比赛的奖金让出身非常贫寒的宋思衡得到了出国进修的机会,而到了法国后开始参加的几个比赛让他实实在在赚够了生活费和学费,家里没有掏一分钱来供他读书。2004年的玛格丽特·隆比赛则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他的钢琴事业的转折点,因为在那之前“根本没有人理睬你”,那之后,国内外演出纷至沓来。在1996年到2006年间,宋思衡曾参加过十几个国际钢琴比赛,全部获得大奖,实在令人咂舌。但是,对于这许多令前辈和后生艳羡的奖项,从来语出惊人的宋思衡在博客里面留言:“我对征战沙场式的比赛有我自己的感受……抓住每一轮机会显示自己的一身膘肉。”他认为,比赛是钢琴家太多的一个不得已的产物,是让整个钢琴行业能够迅速从众多钢琴家中筛选强者,使行业得以顺利运转的手段。但是,宋思衡同时也认为钢琴演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说:“我说一代不如一代,并不是现在的钢琴家就没有价值。就像现代艺术,我想很少有人会持‘现代艺术超越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论点,但现代艺术却依然有它本身的价值,对人类发展和认识的新想法、新探索,这些特征也体现在钢琴演奏的风格变迁中。” “练过‘普三’再练‘柴一’,就像玩一样轻松” 在1月23日的音乐会中,宋思衡将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提到这个曲目,宋思衡充满赞叹又心有余悸:“我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为了练习这个曲子,我练琴把我的十个手指全部都弹破了,橡皮膏一个月用了三卷。”他说道:“从对音乐的平衡与协和的把握以及音乐内在潜力的挖掘而言,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是很典型的现代音乐,比较简约,只要严格把他乐谱上的标记做清楚,基本上其艺术形象与性格就十分鲜明了。但是,从纯技术上来说,则是相反的情况。“普三”的手指技术,大概是我所演奏过的乐曲中最难的之一。经常在很轻的一些经过句的地方,他都会设计很困难的技巧,八度、交叉音,快速音群中不规则的空音,这些都给钢琴家造成极大的困难,当然这些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经常会给人错觉的,很有趣味,甚至同许多我们在现代艺术中看到的奇思怪想有很相似的地方。”宋思衡直言,练过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再练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像玩一样轻松”。 |